Instagram

9.25.2013

《我不是拉登》 在最民主的土壤建築民族仇恨!


[AM730專欄]在所謂「最民主」的土地上發夢,是浪漫自由主義的好,還是極端民族主義也好,甚麼夢最後也有夢醒的一刻。


故事主角卓根斯(Riz Ahmed飾)是巴勒斯坦籍的美國人,自幼一直擁抱著美國夢,基於幸運加上才華、能力、家庭背景的各種因素,也順勢地開展了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美國生活。在名牌大學升學,投身華爾街一員,戀上美籍攝影師女友(姬蒂赫遜飾),成為公司最年輕的合伙人,但當「911恐怖襲擊」發生後,他自我塑造的夢境天翻地覆地破滅了。

故事的原著創作是巴籍作家莫欣.哈米德(Moshin Hamid)的得獎小說《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再由印度籍金獅獎導演美娜拉兒(Mira Nair)拍成電影。莫欣和美娜都是到美國生活的異國人,亦在美國哈佛大學升學後定居美國,他們對異族在美國生活所感受到的共鳴亦是電影表現得最為細膩之處。

劇情具懸疑張力

故事的另一主要支線是CIA特工波比(里夫舒韋伯飾)喬裝成美國記者,營救一個被巴國恐怖分子綁架的美籍教授,因為受命在巴基斯坦一個小茶館裡,會見一個巴籍學者卓根斯。在敏感的政治環境,茶館裡全都是與卓根斯一樣的巴基斯坦人,即使是一個普通的美國人也絕不敢停留在這個地方,加上帶著懸疑氣氛的情景,波比一方面欲營救被綁架者,另一方面想揭露卓根斯的雙重身份,他同時也質疑坐在自己面前的巴籍美國人其實是否清白。茶館裡的凝重氣氛與茶館外的學生激烈示威,形成如箭在弦的格局及強烈的對比。

處境顯民族矛盾

除了原著故事的巴基斯坦籍作者莫欣.哈米德與印度導演美娜拉兒同是處於種族與國籍的矛盾外,同時亦細緻地反射出電影主角掙扎的心理與成長。莫欣與美娜都是出身於大城市,帶著一個美國夢決定到美國生活,與主角不謀而合,故事中的卓根斯出身於家道中落的文人世家,他父親的詩文更翻譯成不同語言,正正是父親一本被翻譯成土耳其文的詩集領著他的心靈歸根,也推動故事往後的布局發展。



人物寫實具生活感

故事只由簡單的綁架案件作為導火線,令兩位主角相遇,從而引發故事開始。看似平常訪問的對話中,但人物設定一開始已帶出懸疑的氣氛。一個美籍駐守異地的記者,一個放下美國夢回流故鄉的學者;一個特工、一個平民,前設一個911的悲劇,加上兩位身份敏感兼矛盾的角色,節奏鋪排得相當緊密自如。每一次劇情的推進都有一觸即發之勢,但到最後結局是開放式的,觀眾最後也像兩位主角一樣選擇自己的答案和結局:“You have to pick a side!”